据华商报报道,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近日的一份终审判决,为一场二手车交易纠纷画上句号:卖家因故意隐瞒车辆关键信息构成欺诈,被判退还 46.2 万元购车款,并赔偿买家 138.6 万元。
据悉,2022 年,买家赵先生通过某二手交易平台,购入了一辆表显里程 8.5 万公里、标注「车况精品」、报价 46.2 万元的 2019 款 Model X。卖家于某称,车辆仅右后方有轻微瑕疵,不影响使用,价格则比市场价低不少。
但在买后的 9 个月中,车辆故障不断,维修账单也越积越多。同年 11 月,赵先生还被 4S 店告知车辆为「全损车」,曾在 2021 年发生过重大事故,并且保险公司早就推定全损。另外,车辆本次进入 4S 店后被查出电池彻底故障,更换至少要 20 万元,而因为是全损车,无法享受特斯拉的原厂质保,所有费用得自费。
据法院调查,涉案车辆 2021 年 7 月发生重大事故,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(苏州)有限公司同年 8 月出具的涉案车辆修理费用评估单,维修费共计约 76 万元。随后,该车被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推定全损,车辆作为「事故车残值」由青岛腾信拍卖有限公司公开拍卖。于某通过这个平台,使用朋友姜某的账户参与竞拍。
于某当庭承认通过姜某的账户在该平台购买过十几辆事故车,修复后转卖,涉案车辆是其中第一辆。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决中明确指出,于某的行为已构成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规定的欺诈。
|